羅貝多以粉紅色為競選主題,在推特上,主題標籤#KulayRosasAngBukas (The future is color pink,「明天是粉色」)的貼文大量流傳。
華運創立於1959年,由親共的華人組成,專門從事放話警告以及暗殺親美政權的華人,達到以華制華的效果。至於范春安到底有無涉入我駐越大使館1967年爆炸案?我的看法是,直接沒有,間接可能
由於他的報告屢次出現中法文本,也擔任台越兩國高層會面時的翻譯人員,因此我猜測高潔本人法文造詣極佳,而范春安出生在法屬印度支那時代,18歲前都受法文教育,因此兩人見面交談時應都使用法語。但我覺得兇手也可能同時隸屬於堤岸(Chợ Lớn,今胡志明市第五郡)簡稱「華運」的「華人工運幹事處」組織。無論在越文版或英文版書中,雖然描寫高潔的部分只有短短幾句話,著墨不多,但字裡行間我感覺范春安視高潔為一號人物且有私人交情,能被他特別點名做記號的人絕非泛泛之輩,換言之我方軍情人員是有相當程度的能力。至於范春安到底有無涉入我駐越大使館1967年爆炸案?我的看法是,直接沒有,間接可能。圖片來源:國史館 1955年高潔(右二)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國際反集中營委員會,處理控訴中共奴工營案的國際法庭,會中他幫台灣地區證人馬順宜(周恩來堂弟媳,右一)翻譯。
高潔與范春安用法語過招 在越文版《完美間諜X6》(Điệp Viên Hoàn Hảo X6)一書中指出,台灣情報員高潔(Francis Cau)去過范春安的家,他的工作是揪出堤岸的共黨份子,他經常與范春安分享訊息,並希望范春安為他工作。這件事說明范春安跟台灣軍情單位有過密切往來,也應證范春安戰後對所有採訪他的人說的一樣,他根本無需去偷情報,因為人們都會主動提供情報給他,並希望聽聽他這個越南人的觀點分析,從美國CIA蘭斯代爾將軍(Edward Lansdale,1908-1987)、中情局局長威廉科比(William Colby,1920-1996),到台灣王昇將軍,通通都是。他將近24分鐘講演內容的重點是,他希望也認為拋棄鄧小平改革開放遺產,一心追求全面控制的習近平,會在難以有效處理恆大地產違約引發房地產部門急凍,以及無法控制新一波的Omicron疫情下,有機會被反對他的人取而代之。
但這兩點所能引發的效應說不定就足以讓中共的經濟從崩盤轉向潰敗。當然他提醒觀眾,中共是否能順利地調整經濟體質而不引發經濟嚴重下滑還是未定之數。但對於一般對中共政經金融環境缺乏了解的外資操盤手來說,如果只是覺得我的投資組合中要有中國題材,讓投資人覺得有機會從中共廣大的市場中獲利,那麼這是非常天真也很危險的想法。在恆大和其他房地產公司的欠款在業內引發的上下游連鎖效應之下,會有更多公司因為收不到欠款而倒閉,或是購買恆大建案的民眾卻等不到交屋而讓預付款付諸東流。
從中共過去能處理各種經濟難題,其實無法直接推論出這個被吹了十多年的超大泡沫破掉後,一樣靠國家對經濟的高度控制力便能平順地度過危機。第五,雖然中共的經濟目前看不到重回高速成長的解方,但恆大違約引發的危機,他認為不會引發全面性的經濟崩盤。
另外,可能是這場訪談進行的時間,早於Omicron變種病毒進入中共境內開始傳播的時間,Leland Miller對於中共過度嚴格的清零政策並沒有加以評論。首先恆大拖欠大量上游的建材、家具廠商的巨額貨款,已經造成這些廠商營運上的重大損失,例如上海專精於建築塗料、保溫裝飾板的亞士創能公司,就因為和眾多房地產的交易貨款無法回收,去年的營收轉為虧損。相對地,索羅斯在演說中明確的預測習近平雖然有眾多政策工具但無法處理好恆大破產的後續,後果會在今年的第二季顯現。這樣做的後果是經濟一步步趨向成長越來越慢的停滯,但不會爆發西方世界或是開發中國家常見的金融危機。
第四,北京的決策者非常擔心,美聯儲為了應對國內的通膨接下來會大動作加息。Leland Miller分析2022的中國經濟 China Beige Book是一家專精於從中共經濟各個層面收集大量數據,以判斷中共經濟走向的專業顧問諮詢公司,也因為其資料上的優勢,該公司的CEO之前不時會做出和從美國遙遠地觀察中共的眾多分析家不太一樣的評斷。房地產問題不處理好必危及習近平地位 畢竟根據哈佛大學經濟系Kenneth Rogoff和共同作者的估計,房地產部門直接、間接佔了中共經濟的30%左右,中共越想用拖延、掩蓋消息的方法處理,只會讓這個人類史上總額達到65兆美元的最大泡沫之一破裂的後遺症越來越嚴重。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中國經濟有可能由崩盤而潰敗 Leland Miller的觀點可以說類似於旅美中共政經研究專家何清漣和程曉農兩人提出的「崩而不潰」模式。
其次中共在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現在一直強調要靠人民消費的增長,來取代投資放緩成為經濟成長的新動力。首先他認為中共在習近平一人獨裁的治理下,已經悄悄的置換了和人民間存在的隱形契約:過去是中共靠推動高速的經濟成長,換取人民在政治上的缺乏自由與共產黨的專權。
該公司被拖欠的貨款高達近6億人民幣,而這其中有84%都是恆大的子公司所欠,像這樣的公司非常多,亞士創能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罷了與台灣相同,日本也有很多私人開業的診所。
儘管日本厚生勞動省(以下簡稱厚勞省)早在去年9月,就討論將為已接種兩劑疫苗的民眾提供第三劑疫苗,但在推進第三劑疫苗施打進度時卻困難重重,導致今日日本疫苗供應充足,卻無法及時接種的困境。例如,今年2月的接種對象人數原為1416萬人,將接種間隔縮短一至兩個月後人數暴漲至2276萬人。公所也須按這一順序,為順位較高的族群優先發送接種券。由於日本未實施強制性身份證,健康保險卡亦未IC卡化,因此沒有統一的身份證明文件及雲端資訊系統,為符合接種條件(12歲以上)的近1億1400萬人口,編列接種號碼並發送接種券工程浩大。厚勞省在去年推進第一、二劑疫苗接種時,列出接種對象優先順序,依序為醫事人員、65歲以上長者、具有慢性疾病者、長照機構照顧者及工作人員、及其他64歲以下的民眾。但在一週後面向地方政府舉辦的說明會上,厚勞省表示若在地方爆發群聚感染,接種間隔可以「例外」縮短至六個月,但地方須提前與中央溝通,不得自行判斷。
最後由市村町下發至各接種站及醫療院所。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為何日本的地方政府難以迅速調整接種間隔呢?除了需要提前調動接種人力並確保場地,最棘手的是還要調整疫苗預約系統。
且厚勞省宣布調整接種間隔的時間點是去年12月中旬,正值年末,各公所正忙著收尾,不難想象地方工作人員的不滿。當市村町疫苗供應量有限時,有些診所會暫時分不到疫苗。
由於各市村町的人口數、人口結構及作業效率不同,導致年齡相同的人在甲市早已打上疫苗,在乙市卻遲遲等不到一紙接種券的情況發生。東京都台東區發送的接種券範本,右上角紅色方框中即為登入預約平台所需的「接種號碼」|Photo Credit: 東京都台東区役所 疫苗有庫存但到貨緩慢,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苦苦等疫苗 短期內接種對象增加,首先會擔心疫苗供應不足。
目前厚勞省尚未宣布今年5月後預計的供應劑量,導致地方也無法「超前部署」。由此可見,中央一聲令下縮短接種間隔,對地方而言就是要在短時間內趕完原本計畫數週完成的工作。厚勞省臨時調整接種間隔,地方政府措手不及 2021年9月中旬,厚勞省的工作人員在NHK的採訪中透露,第三劑疫苗接種已提上議程。10月底,隸屬於內閣府的COVID-19對策分科會(類似台灣衛生福利部設置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一致同意,將所有已接種兩劑疫苗的民眾列為第三劑之接種對象。
不過厚勞省於1月中旬表示,1800萬劑莫德納疫苗即將到貨,敦促地方政府儘快施打第三劑疫苗。為滿足突增的疫苗需求,中央會在原先計畫的分配量上再增加500萬劑。
打個比方,台灣就好像可以用Facebook登入或連結應用程式或網站,日本則需要從零註冊帳號。此外,市村町分配疫苗的過程也十分繁瑣:除接種站外,還要考慮大大小小醫療院所的需求,分配作業耗時耗力。
但在同月中旬,因應國際Omicron變異株疫情迅速擴散,厚勞省宣布醫事人員、長期照顧機構受照顧者及照顧者、住院患者第三劑接種間隔縮短兩個月,65歲以上長者亦縮短一個月。為加速疫苗接種,有些市村町(如筆者居住的東京都八王子市)僅提供接種站接種,省去醫療院所的分配作業。
此時厚勞省仍將群聚感染視為「非常特殊的情況」。文:中野愛琳(Airin Nakano,國立台灣大學學生) 新年伊始,日本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沉寂數月後捲土重來,每日新增確診數連日創新高,突破十萬大關,遠超去(2021)年夏秋季的第五波疫情。不同於台灣憑健保卡(或入出境許可證、護照)即可在網路平台預約接種,日本需要由公所向接種對象一一發送COVID-19疫苗「接種券」,民眾在收到接種券後,再憑券上的號碼在網路平台預約。同日,厚勞省宣布從12月起由醫事人員依序接種第三劑。
12月1日,第三劑疫苗開打。厚勞省目前僅調整了個別族群的接種間隔,若全年齡接種間隔縮短,恐怕將帶來更大混亂。
然而,有庫存並不意味著這些疫苗就能馬上送達全國1718個市村町:中央首先會向47個都道府縣分配疫苗,各都道府縣再將疫苗分配至下屬的市村町。根據厚勞省公布的資料,2月的接種對象人數為2276萬人,而預計供應劑量為2670萬劑,就總數而言可以滿足突增的接種需求。
只要其中任何一環延誤,整個接種進度都會受到影響。然而,中央的這一決定引地方政府反彈:例如在今(2022)年1月12日舉辦的全國知事會上,德島縣知事飯泉嘉門就擔憂「(突然縮短接種間隔)會為執行疫苗接種作業的地方帶來混亂」,並要求中央儘快公布調整後的接種對象、接種間隔及分配量等。